球墨鑄鐵(鑄鐵分析儀與灰鑄鐵比較,球墨鑄鐵的力學性能有顯著提高。因為塔德石墨呈球狀,對基體的切割作用小,可有效地利用基體強度的70%~80%(灰鑄鐵一般只能利用基體強度的30%。)。球磨鑄鐵還可以通過合金化合熱處理,進一步提高強韌性、耐磨性、耐熱性和耐蝕性等各項性能。球墨鑄鐵自1947年問世以來,就獲得鑄造工作者的青睞,很快得投入了工業性生產。而且,各個時期否有代表性的產品或技術。20世紀50年代的代表產品是發動機的球墨鑄鐵曲軸,20世紀60年代是球墨鑄鐵鑄管和鑄態球墨鑄鐵,20世紀70年代是奧氏體-貝氏體球墨鑄鐵,20世紀80年代以來是厚大斷面球墨鑄鐵和薄小斷面(輕量化、近終型)球墨鑄鐵。如今,球墨鑄鐵已在汽車、鑄管、機床、礦山和核工業等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。) 球墨鑄鐵組織成分及其牌號是按力學性能指標劃分的,GB/T1348——1988《球墨鑄鐵件》中單鑄試塊球墨鑄鐵牌號,見表:
(球墨鑄鐵金相組織分析儀)球墨鑄鐵中常見的石墨形態有球狀、團狀、開花、蠕蟲、枝晶等幾類。其中,具代表性的形態是球狀。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球狀石墨,低倍時外形近似圓形;高倍時,為多邊形,呈輻射狀,結構清晰。經深腐蝕的試樣在SEM中觀察,球墨表面不光滑,起伏不平,形成一個個泡狀物。經熱氧腐蝕或離子轟擊后的試樣在SEM中觀察,球墨呈年輪狀紋理。且被輻射狀條紋劃分為多個扇形區域;經應力腐蝕(即向試樣加載應力)后觀察,呈現年輪狀撕裂和輻射狀開裂。球磨是垂直(0001)面向各個方向成長的,從而形成很多個從核心向外輻射的角錐體(二維為扇形區域),(0001)面即成年輪狀排列。在SEM中看到的年輪狀及輻射狀條紋(或裂紋),就是球墨晶體學特征的反映。
球墨鑄鐵一般為過共晶成分,因此球狀石墨的長大,應包括兩個階段;①先共晶結晶階段,球墨核心形成后,在鐵液及貧碳富鐵的奧氏體暈圈中長大。②共晶結晶階段,球墨周圍形成奧氏體外殼外,即球墨-奧氏體共晶團。此時,球墨是在奧氏體殼包圍下長大的。雖然球墨在共晶階段的長大速度比在碳液階段遲緩,但球墨的大部分是在共晶階段長大的。球墨鑄鐵的共晶團逼灰鑄鐵的共晶團細小,其數量約為灰鑄鐵的50~200倍。